☀东方汉院,一屏知天下!专注服务最优秀的高端精英人群。让您通览世界文化、中外教育、中国文化、对外汉语、人文历史、出国留学、海内外游学与访学、小语种高考、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等快讯。打造中国对外汉语与传统文化、少儿国学与素质教育、国际高考与国际中考、出国留学与游学、小语种高考、中外高校合作办学领域有影响力的移动资讯自媒体品牌。欢迎您的加入!更多交流请添加汉院微信公众号:东方汉院!咨询电话:010-68868896
距离万众瞩目的2023年6月8日的中国高考,还有194天,全国各地的高三学生都进入了异常紧张忙碌的全面总复习当中,据教育部近日有关2023年的高考报名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的大陆高考报名考生再次创造新高,全国高考考生突破1253万大关,相比2022年的1193万高考考生的基础上再度增加60万考生!2023年的内地高考竞争将异常残酷激烈!
有关中国不同省份的高考难度,一直是一个争议严重的话题。
每个省市地方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比较难的那一个。因为其实不管在哪里,高考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高考录取,本质上是一种“省内筛选”,是全国各个高校安徽全国华侨港澳台联考如何报名,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进行的竞争,而各省之间的录取难度是有所不同的。
本文,以若干个客观指标的量化比对,来评价并排序中国内地高考难度V港澳台华侨生联考难度VS香港高考DSE考试难度:哪个更适合你?帮家长朋友们、高考千万莘莘学子们梳理看一看哪一种高考是地狱模式,哪些高考方式是简单模式。
1
高考是个什么难度级别的考试
首先从全国总体来看,实际上,能考上大学的人,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多。
我们来看2018年高考的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的数据统计分析,2018年参加高考的人是2001年左右出生的,每年全国出生人口大约1900万(100%),其中,全国参加高考的人大约是956万人(48%),
本科录取人数约310万人(17.44%),也就是说,不管你被什么本科录取了,就算是最普通的三本,也已经是6选1的突出人才。
一本录取人数是114万人(6%),也就是说,不管能考上什么样的一本学校,都已经是16选1的精英了。
211高校录取人数约46万人(2.58%),也就是说,全国同龄人中只有2.58%的人能考上上211高校。这些高校包括东北林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延边大学这样的,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听说过的学校,能考上这些学校的,也已经是40选1的超级精英了。
985高校录取人数约15万人(0.84%),也就是说,考上985高校,实际上是战胜了99%的同龄人的。
而清北录取人数约6600人(0.03%),这两所中国TOP2的高校。万里挑三,堪称人中龙凤。
2020-2021年各省高考录取数据参考
总体来说,虽然你可以感觉你周围很多985,211,甚至清华北大的朋友,但是这可能是幸存者偏差,高考这个考试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难得多。
2
未来高考人数会变少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中国出生人口不是变少了吗?高考人数也应该变少了吧,未来高考应该不会这么难了吧。”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到2035年前,高考只会竞争越来越激烈,2020年全国高考总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2021年高考人数更是高达1078万,2022年今年高考总人数突破1193万考生,2023年高考总人数将再创新的历史记录,突破1253万大关。
一般人高考要到18岁,所以我们往前推18年来计算适龄人口数,以出生人口计算,2024年左右是高考适龄人口最少的一年,从2024年,到2034年,高考适龄人口都会持续增长,所谓出生人口出现下滑,是2018年的出生人口,那么基本上来说,需要到2036年,这部分出生的人口,才会参与高考,至少2035年前,高考竞争都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而另一方面,尽管2015-2018年高考适龄人数是在减少的,但是高考人数其实是增加了的。
这体现了高考参考比例的提高,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教育这几年其实是发展了,为更多人提供了参考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高考的竞争烈度在2035年之前,都可预见的会越来越激烈。
3
各地高考人数差异巨大
以2018的数据来看,河南近100万考生,广东75万,山东&四川&安徽也都是50万+的级别,但西藏,青海,上海等地高考人数不足5万。
但是各地录取人数也不是完全跟着人口走的,更重要的反映高考经济激烈程度的指标是录取率。
有些地方人口虽然不多,但是录取也不多(如海南),所以总体来说,我们用录取率衡量,更符合实际情况一些。
4
各地高考难度评级
终于到重头戏了。
录取率是一个相当可测可比的指标,不管该地区好学校多寡,人口多寡,录取率总是一个比较客观可比的因素。我好学校少,但985整体录取率(考取率)高也行啊,我人少,但是别的学校给我们名额也相对更少,也没用,所以“录取率”是更客观可比的指标。
有些地方985录取率高,但是一本录取率低,有的地方211录取率低,但是一本录取率高,各地皆不一样。
所以我们采取“985录取率”,“211录取率”,“一本录取率”三个指标的共同排名来评估各地高考竞争烈度,加上一个“清华北大录取率”进行额外评判(因为方差过大,这个指标不算得分),最后进行得分排名。
第1档地区(优惠模式)
北京,上海,天津
第2档地区(优惠模式)
西藏,青海,宁夏,吉林,辽宁
第3档地区(普通模式)
福建,海南,湖北,陕西,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第4档地区(困难模式)
重庆,浙江,湖南,江西,河北,江苏,贵州,甘肃
第5档地区(噩梦模式)
山东,四川,云南,安徽,广西,山西
第6档地区(地狱模式)
广东,河南
北京,上海,天津雄踞前三,这个意料之中,但这并非直辖市的问题,同样作为直辖市的重庆只排在第16。
西藏,青海,宁夏,紧随京津沪其后,都是高考比较友好的地区,也算是印象中的事情,而吉林,辽宁高考也很友好,这个之前印象不深。
河南位列倒数第一,堪称全国高考最不友好的地区。但是广东排倒数第二,让人有点惊讶,确实,广东人口众多,高考人数也众多,但是本地高校并不算突出,录取程度也较低,是全国最需要补足的地区之一。
难得的是,广东这么多年,一直是处于地狱模式的高考,但是却没有人经常提。
从录取率上来说,江苏和湖北,这两个传统印象中的“高考熔炉”,其实没有那么难,也就是处于普通模式,或者困难模式。
印象流的事情很多,我们就是希望用数据量化的方式,打破印象流,构筑更量化客观的评价体系。
采取多维度“3+1”评估模式,3即“985录取率”,“211录取率”,“一本录取率”三个录取率来计算得分,设定每个指标满分都是100分,最低分是40-45分,而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时是65分,故整个分数波动范围是120-300分,全国平均水平应该是195分。加上一个“清华北大录取率”进行额外评判(因为方差过大,这个指标不算得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省具体的录取率和打分数据。
985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985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62%(这个是所有高考考生为分母,而不是所有高考适龄人口做分母)。
211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211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5.01%。
北京14.0%,上海13.58%依然是遥遥领先,而天津不是第三,第三的是西藏,西藏的211录取率超高(和其高考考生本身只有2万多有关)。
但是西藏的985录取率并不那么高。天津,青海,吉林,宁夏等地区依然是非常友好,录取率较高。
江苏,贵州,湖北等地,211录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评65分。
而广东位列这个榜单倒数第一,甘肃安徽分别列倒数二三位,广东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人口大省,教育资源实在谈不上优秀,急需补足。
一本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一本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2.43%。
北京一本录取率30.5%,继续雄居全国第一,而且显著高于天津的24.1%和上海的21.8%。
宁夏,福建,海南,辽宁等地都是一本录取率比较高的地区。
吉林,新疆一本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评65分。而一本率排行倒数的,包括河南,广西,山西,江西等,都是一本录取率较低的地区,这也比较符合一般印象。
最后说一个指标:清北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比例。(仅高考渠道,含自招加分,进入清北的人数,一些特殊入学方式,比如推荐,运动员,外国人等方式没有计入内)
清北录取率这个各省市方差过大,对比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我们不计入总分,但我们也列出数据权做参考。清北录取率这个单位不是百分之%,而是千分之‰。
北京的清北录取率9.1‰,而云南的清北录取率近0.34‰,相差二十几倍。这和清华北大本身在北京当然也有一定关系。
上海4.31‰,天津2.79‰,京津沪依然是雄踞前三,而且和其他省市差距相当之大。
其他清北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包括辽宁,浙江,吉林,青海等。
传说中西藏都是“轻轻松松上清北”,但数据显示并不是,西藏的清北录取率是低于浙江,吉林这些地区的,甚至低于江苏这个传统的“高考熔炉”。
清北录取率倒数前三是云南,贵州,广东;广东依然是排在非常后面的位置。
还有一个数据是清北录取人数,但是光看人数意义不是非常大,毕竟每个省的考生数量差距非常大。
比如浙江清北录取350人,四川327人,看起来数量差不多,但是考生基础差距是很大的,四川62万考生,浙江仅30万考生,在四川上清华北大其实是要更难的一件事情。
5
上海能上到高中的人只有一半?
——这是全国各地的普遍情况
很多人常说到一个问题:上海虽然高考容易,但是前面太难了,在上海,只有一半人能上到普通高中,另外一半人连高中都上不了。
所以上海高考相对简单,因为人之前都被筛掉了。
这句话描述的事实是真的,但是其表达的意思是不对的。
上海确实只有一半人能上到高中,但是全国范围内其他省市也都是这样的。
我们取了2014年初中的毕业生,比对2017年高中的毕业生,来算2014年的高中入学率。得到一个结果是:全国平均高中入学率也只有54.88%,上海高中入学率55.67%,还略高于全国平均。
高中入学率,一方面代表户口的限制,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中学建设的发展程度。
西藏,云南,广西等地高中入学率显著低于平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中学建设本来也有些缺失,导致高中升学率较低。
“只有一半人能升入高中”是全国普遍的现象,不是上海独特的现象。
所以我们有一个结论,高考本质上是一种省内竞争,现在阶段参与高考的情况来看,上海北京天津,从各项录取率上来看,确实比其他省有着显著的优势。
现在上海北京还有明显的高考优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现在上海北京参与高考的人口还不多,但这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上海北京面临的是另一个问题:外来人口的急剧涌入,使得新生人口显著增加,上海和北京的小学和中学生,正在急剧增长。但这一部分带来的竞争,刚刚体现在幼升小和小升初,还没来得及体现在高考,甚至还没来得及反映在中考。
上海出生人口,2000年8.5万人,2016年22万人,北京出生人口2000年8万人,2016年是20万人。我们要知道,2021年参加高考的人,是2004年左右出生的人,是在一个很低的低位,而未来十几年间,上海北京高考适龄人口数,会急剧的增长,会翻倍,所以未来5-10年,上海北京高考的人数,很可能也不是现在的5,6万人,会达到10万,甚至15万这个数量级,那个时候,高考各项录取率也很可能会随之而下降。
但不管怎么说安徽全国华侨港澳台联考如何报名,近十几年以及未来两年,在上海北京天津参加高考,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录取优势的。
当家长、学校、媒体将高考升学的目标都聚焦于中国内地的独木桥-内地高校时,千万不要 忘记中国教育部针对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侨还有一个特殊的高考制度---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和专门针对香港同胞的香港高考DSE考试直升内地高校计划!
这同样是另外2条更快捷、更容易考取国内清北复交及985、211双一流名校及世界一流名校求学深造的重要升学途径。
每年9月-10月份,大陆很多了解教育部政策的家庭和孩子纷纷报名香港高考DSE考试,来年3-4月份赴香港参加香港高考DSE考试,也有不少符合教育部政策身份认定的港澳台及华侨生子女在每年3月底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香港、澳门6地报名当年5月份开考的一年一度的教育部港澳台华侨生联考,考取国内的高校就读深造。
还有就是每年7月初各地高考成绩公布后,内地考生除了选择填报全国各地的心仪高校,还有些家庭及学生希望拿内地高考成绩去申请香港、澳门的高校上大学,也就是“大陆高考成绩申请港澳高校升学计划”。高考统招和港澳院校申请不冲突,可以同时进行,但最后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就读。
接下来我们再对比分析看一看什么叫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和香港高考DSE,他们各自的高考特点和优势又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中国教育部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一个港澳台华侨生高考制度,因为华侨生港澳台高考低分可直读131所985、211名校让很多家长和学生羡慕不已!2012年底教育部还跟香港教育公署新签约一个赴内地高校读书的新政,就是香港居民拿香港高考成绩DSE不用参加内地高考考试,以DSE香港高考成绩就可以直接免试录取内地132所双一流、985、211名校。
所以,这2个巨大福利政策一出来后,现在内地有很多人既不去香港生活也不去香港工作,却偏偏要申请拿一个香港身份在手里,说白了,其实都是家长未雨绸缪的考虑,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子女教育提前做规划,重点是打通孩子国内外名校升学途径的绿色快捷新通道。
因为按照香港政府的政策,孩子跟随父母获得香港身份后,如果不想跟内地考生中考、高考内卷,不想搞内地学习的题海战术和无休止的报补习班,孩子其实是可以选择不再通过参加内地高考也可以升读内地及香港两地大学读书,那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自然是选择以香港居民身份参加香港高考DSE考试和教育部一年一度的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参加内地高校特殊高考选拔制度。
这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都被称为“名校”直通车,相比较2022年6月高达1193万的高考学子上独木桥高考赛道巨大的升学压力,参加香港高考DSE和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学子就轻松许多,因为按教育部政策,拿香港高考DSE成绩,可以免试被内地132所双一流学校录取,而港澳台华侨生高考300分可读一本,400分可读131所双一流高校,336所普通一本院校,这诠释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真谛。
当然这两种考试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再一起对比大陆高考可以帮助家长们更直观的了解,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
简单来说,华侨生联考是中国教育部专门为华侨生和港澳台生设计的高考,联考的考试时间一般在五月中旬。
而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就是“香港的高考”,是入读香港大学前统一的公开考试,等同于内地的高考,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月到5月。
如果要在考试中突出重围,获得理想成绩,要怎么选才能最有把握?让我们从不同维度来分析:
竞争压力对比
一、压力对比报考人数越多,竞争压力就越大。
*2019-2021年报考人数对比
①因为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面向人群较为狭窄,仅限港澳台籍及海外华侨学生,而且报考考生中都是为了考取内地高校而竞争的,与香港高考DSE相比,港澳台华侨生联考报考人数是最少的;
②香港高考DSE考试面向全球开放,参考人数不及国内高考参考人数的 1/10,数据现实,报考人数逐年下降,其中原因包括香港出生率下降;
③香港高考DSE 成绩可申请全球300所名校,因此,尽管香港高考DSE 参考人数也有几万人,但用香港高考DSE成绩参与国内免试招生计划考取国内高校的学生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结论:从报考人数来看,港籍学生想要考取国内高校,香港高考 DSE 考试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录取分数对比
二、录取分数对比
▲内地高考:满分750分,想要达到一本分数线基本要过550(不同省份分数线不同),如果报考211名校那更是难上加难,起码要620以上了,985学校基本在650分以上。
▲香港DSE高考:DSE采用英国式考试制度,4门主修2门选修,每门科目满分七分,以入读中山大学为例,过去数年中山大学的DSE 分数线在4 科14 至15 分之间。
▲港澳台华侨生联考:满分同为750分,但录取分数线低很多。
根据去年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1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普通类院校一本最低分数线仅300分,北大清华等一类大学的最低分数线为400分。
总体来说,低于国内普通高考100-200分,选择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考分优势不言而喻。
要想更容易考上理想院校,肯定要看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对考生来说,分数线当然越低越有优势。
如果单纯比较分数线,会发现不少热门院校在港澳台联考里录取分数接近/超过 600 分(占总分 80%),但到香港高考DSE里,则是4科12至15分(占总分 42%至 53%)。
当然,香港高考DSE 是等级分,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对比,只能作为参考。但相对来说,香港高考DSE 对总分的要求还是低一些。以 2020 年成绩为例,不少热门双一流学校的成绩要求在于4 科12 分至18分(满分 28 分)之间,大多数仅要求总分一半左右。
数据来源:《2022/23学年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指南》
结论:从录取分数来看香港高考DSE对总分的要求相比港澳台华侨生联考更低。
招生院校数量对比
香港DSE
从招生院校范围来看,香港高考 DSE 成绩受认可的范围广泛,可直接申请内地大学、香港澳门本地大学以及国外大学。
根据文凭试招生计划,接受香港高考DSE 成绩的内地院校共 132所,其中,一流大学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名校均在其中,还有许多 985/211 高校。
香港本地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海外高校:全球300所名校,包括牛津、剑桥等院校均承认香港高考DSE 申请资格。
联 考
接受港澳台华侨生联考成绩内地院校共336所,如果仅算国内双一流顶尖大学,其实两者的选择面差不多。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如果觉得侵权,联系13524470127,我们会尽快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