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 广东省港澳台考生的多项选择:全国联考与高考

标题: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 广东省港澳台考生的多项选择:全国联考与高考 | 时间: 2023年02月04日 | 分类:新闻动态

作为港澳台学生人数相对集中的省份,广东省的考试政策一直是其他省市的风向标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颇受广大港澳台考生关注。最新政策变化

2019年10月15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学生报考普通高考。对具有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并在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实际就读的学生,视同我省户籍考生报考。

《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规定》文件中也明确可以报名广东省普通高考的人员包括:

持有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同时持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并在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实际就读的香港、澳门学生。持有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同时持有《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并在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实际就读的台湾省籍学生。

而此前明确港澳台学生可以参加2019年高考的省份仅河北、湖北、山东。

河北

《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须知》中明确:在河北省长期居住并具备报名资格的港、澳地区居民凭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地区居民凭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在居住地市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湖北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持有公安机关签发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且在我省长期居住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居民,可在我省申请报名,其报名条件同我省户籍考生。学生可以参加高考,也可以参加全国联考,但二者只能选其一。

山东

《关于做好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中在

“核验相关证件与证明材料”一项规定可以使用:户口簿、有效居民身份证(现役军人须持军人证,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须持相关有效身份证件)。

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_超级工程港珠澳_珠澳港跨海大桥

如果您所在的省份对港澳台生是否可以参加高考没有明文规定,但可以报名参加高考,欢迎后台留言哦。

政策变化带来的多选项

在新政策前提下,广东省港澳台考生可以有多项选择:

选项一

参加全国联考

尽管部分省市的高考政策敞开了一扇大门,但港澳台侨全国联考考试难度远低于高考。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的港澳台学生仍然会优先选择参加全国联考。

选项二

参加高考

如果单从考试本身来考虑选择,港澳台学生一般不会弃易求难,选择放弃全国联考而参加高考。但现实中的一些因素的确会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例如不清楚存在全国联考、目标大学不在全国联考范围内、无法适应异地求学或考试、无法承担联考培训费用等因素,甚至可能仅仅因为高中选科与联考科目不同。

选项三

同时参加全国联考和高考

尽管广东省的新政策中,没有禁止港澳台侨全国联考和高考不能同时参加。但两者兼选算是难度最大的选项。在考试时间上,全国联考是在每年的5月份,高考是在6月初,考生可以同时参加。但在备考阶段,由于每一位考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很难能够同时准备两类科目不完全一样的考试。两者兼选的情况下,不排除考生只是将其中一种考试作为尝试的可能。

虽然此次广东省针对2020年高考发布的最新政策,明确港澳台学生能够报名参加高考,但并不会对考生选择考试产生太大影响,更多的是关注今后港澳台侨全国联考的政策变化趋势。

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_超级工程港珠澳_珠澳港跨海大桥

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_超级工程港珠澳_珠澳港跨海大桥

厦门大学

港澳台侨联考班

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_超级工程港珠澳_珠澳港跨海大桥

开设课程

文科: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

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招生计划

全年生:每年9月-次年5月

招生人数:80名

招生对象:港澳台侨高二学生、高中同等学历的二年级学生、往届生

春季生:每年2月-5月

招生人数:30名

招生对象:港澳台侨高三学生、高中同等学历的应届生、往届生

费 用

学 费:18000元/学期(按学期缴费)

住宿费:600-1000元/学期(入学后由学院统一安排在校内住宿)

联系我们

地址: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B205

电话:0592-2184916 2882003

邮箱: xmuoec@xmu.edu.cn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如果觉得侵权,联系13524470127,我们会尽快删去

本文标题: 港澳台全国联考记叙文 广东省港澳台考生的多项选择:全国联考与高考 | Tags:高考全国联考高考报名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